还有就是PPI走势和CPI走势也有一些差不多,因为从结构因素来看,7.1%中间,3.6%是翘尾因素的影响,将来随着三季度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以后,翘尾因素逐步缓解,对CPI也会减缓一些压力。
后者还将为西皮尔巴拉澳的铁矿石项目开发提供34.5亿美元的资金。陆克文同时不忘向国内反对声音强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我们对反对增税的企业带来的恐惧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分开来看。
但有分析称,上述举措再次证明,中国企业非但没有被新税收政策吓到,反倒可能通过提供融资以换取长期供应协议,从中发掘加强涉足澳洲原材料尤其是铁矿石领域的机会。中海油和Arckaringa能源公司的合资企业协议。业界也一度担心澳大利亚资源税改革会挫伤中国企业的投资热情6月21日,金必达(Gindalbie Metals)和中国鞍钢在西澳合资项目——卡拉拉矿业公司,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达成12亿美元的信用协议。这足以让陆克文在面对矿商的集体施压时说上一句:你们认为征收40%资源利润税会影响投资热情,瞧,我们中国朋友的热情就没受什么打击。
澳大利亚资源、能源和旅游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局就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Resource house矿业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达成首个煤开发合作协议。中化石油勘探财务总监林渝说得更加明确,中化倾向于寻找接近生产期或已经处于生产期的项目,风险偏好相对较小,不会发大财也不会吃大亏。
2004年,他被集团总裁刘德树从英国伦敦调回北京,担任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化石油勘探)总裁,负责中化集团的海外石油开发。中化在联油和联化中的股比最终降到30%,因为不如此,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能会另立门户。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买得起买不起,第二扛得动扛不动,因为买进来之后,市场在变动,你要承担变动风险,要能扛一段时间才行。这是自2000年决意要从一家贸易公司转变为综合能源公司以来,中化集团规模最大的一起海外投资。
当年,中石化、中石油这南北两大石油公司都成为上下游一体化公司,同时也赋予了原油进出口权。这个项目是在国内,但是股东是在国外。
中化的特殊地位很快被1998年国家石油工业的重组所打破。中化进一步提出力争2011年权益油气产量达到350万吨、2012年达到500万吨的目标。李辉2000年1月调入中化集团石油中心,此前他在五矿集团五矿贸易有限公司工作过近十年,有丰富的驻外经验。2004年到2005年,中化在并购市场上归于沉寂,韩根生称将主要精力放在盘活已买的资产。
但目前中化正计划将它在福建泉州的5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独资项目升级为1200万吨/年大炼油项目,不排除Peregrino油田明年一季度投产后,将产出的原油运回国内炼制。上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中石油负责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石化负责石油炼制,省市石油公司负责零售,中化负责石油贸易,是平衡国内外的石油市场的窗口,权力很大。关于谈判和交易细节,韩根生受限于保密条款,并未多谈。为了起死回生,他给中化逐渐确立了能源、农业、化工、房地产、金融五大主营业务,减轻了对石油板块的倚重。
中化石油勘探副总赖豪魁回忆说,虽然与此后的交易相比,这宗交易资源规模小、资产分散,但却是付出最多、决策时间最长、过程最为曲折的项目。赖豪魁2001年从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经济研究所调入,是当时中化整个并购团队中少数石油专业出身的成员。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化执行国家进出口任务,石油是核心业务。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速决韩根生身材魁梧,身穿白衬衫和休闲灰夹克,谈起这桩收购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一根接一根地抽着小熊猫香烟。现在,中化在能源领域的上游资产组合,既有原油也有天然气,既有海上也有陆上项目,既有勘探项目也有开发项目,既有作业者项目也有非作业者项目,已经初具规模。5月21日下午4时,在新加坡一家酒店历经76小时闭门谈判之后,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化股份)终于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ASA)达成协议,以30.7亿美元的对价,从后者手中购买其位于巴西海上Peregrino油田40%的权益。经过两年努力,2002年1月22日,中化签下了它历史上第一个海外并购合同,从挪威的Petroleum Geo-Servicces公司手里全资收购其下属公司Atlantis,交易金额为5400万美元。同年7月,中化集团收购印尼MB项目,业务延伸到了东南亚。她透露,中化对海外投资项目回报率要求一般在10%,在高风险地区的回报要求相对更高一些。
相对集中一些,有利于对区域地质的深入了解。总结中化经验,韩根生提出三个考虑海外并购项目的标准:首选是否买得起,其次扛不扛得动,即能否承担可预见未来的经营风险,以及管不管得了。
可以,但不一定必须,关键看运费和重轻油市场价格差。尽管经历过曲折,这一项目却为中化积累了最初的海外并购经验,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中化的海外并购团队。
2008年,中化集团通过收购也门10区块16.79%的权益,进一步扩大了在中东地区的油气资产规模。同时,中化被告知还有其他竞争对手,包括一家外国的优先竞标者,以及另一家中国公司。
《新世纪》:中化在将来进行并购的时候会对项目的规模和量级有一个更高的要求?韩根生: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规模合适的项目不容易。进入2009年,中化走得比预想得要快。5月中旬,中化忽然接到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通知,18日在新加坡展开一对一谈判。但是这一板块今后到底怎么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6月18日下午,韩根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由此,原来由中化一家掌控的石油贸易权变成了中化、联油和联化三家分享,公司垄断地位大大削弱。
尽管如此,韩根生在专访中多次表示,中化不和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比,因为大家不在一个层面上,中化量力而行,在交易过程中稳步发展。迫不得已,中化分别与中石油、中石化成立了股份对半开的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联油)以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公司(下称联化),从事石油进出口贸易。
2007年,中化重新出击,通过收购美国New XCL公司,拥有了中国渤海湾赵东油田24.5%的权益,首次进入了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业务领域。考虑三个问题《新世纪》:中化这次在巴西投资的规模很大,项目投产之后,油是在当地市场销售还是运回国内?韩根生:可以拉回国内销售,但不是必须的。
韩根生透露,在油气下游,双方还没有具体的合作意向。随着成功收购Peregrino油田40%的权益,这一目标提前完成。2002年5月,中化石油勘探从石油中心独立出来,专门做国内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韩根生还表示,后来得知中化并非出价最高者,夺标有多重因素。
当时,李辉和赖豪魁都还是中化的新人。但他仍然强调,在投标海外项目时,更希望与其他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合作,大家可以分担风险。
根据双方透露信息,在该项交易完成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将继续持有Peregrino油田60%的权益并保留其作业者身份,但是中化可以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如果放在中石油等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眼里,Peregrino油田或许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项目。
过去中化从事的是石油买卖,这跟石油上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化要求更为灵活,认为只要自己的权益在合同中有很好的体现就可以了,在自身能力不够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依赖经验丰富的作业者。